第二代传祺GS4共推出9个版本,售价区间为8.98万-15.18万,搭配 越级7重礼优惠政策,以强产品力、高性价比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,上市不到半月,销量超11000辆。
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中,投向境外银行部门5634亿美元,占比接近50%;投向境外非银行部门5721亿美元,占比略超50%。同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负债数据显示,在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中,存贷款资产8133亿美元,债券资产1617亿美元,股权等其他资产1605亿美元,分别占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的72%、14%和14%
1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.00万亿元,同比增长4.4%;发生营业成本79.99万亿元,增长4.6%;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.91%,同比降低0.39个百分点。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: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.6%,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.6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.3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.7%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.7%,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.3%,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.4%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.1%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7.2%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2.3%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.3%,汽车制造业下降13.9%,纺织业下降7.0%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.7%,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0.4%。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39.1亿元,同比增长5.4%,10月份为同比下降9.9%。1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.20元,同比增加0.15元;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.73元,同比增加0.23元。11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0.7元,同比减少1.5元;人均营业收入为138.8万元,同比增加10.6万元;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7.3天,同比减少0.2天;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5.7天,同比增加1.8天。
11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.92万亿元,同比增长4.6%;产成品存货43581.9亿元,增长0.3%。1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036.6亿元,同比下降11.2%;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482.3亿元,下降1.6%;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111.2亿元,下降3.3%;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893.3亿元,增长6.5%。河北省钢铁企业应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钢铁工业进行改造,推动钢铁工业优化升级。
四是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。截至11月底,主要原料采购成本与去年底相比,进口铁矿石上升19.76%,国产铁精矿上升8.22%,废钢上升4.69%。四是制造成本明显上升。这是破解河北省结构性矛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,全行业必须攻坚克难下大力气实现。
四是创新能力与产业体量不匹配。河北省钢铁产业钢材品种虽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,但高端产品仅占10%,中高端产品占25%,中端产品占42%,中低端产品占16%,低端产品占7%,即中低端产品总共占了65%,高端产品占全国高端产品的比重明显偏低。
五是依靠科技进步,提升钢铁产业创新能力。到2020年,河北省将形成以河钢、首钢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为主导,3家地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支撑(迁安、丰南、武安)、10家特色钢铁企业为补充的2310钢铁产业格局目标;同时,加快推进唐山、邯郸地区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步伐,推进城市钢厂向临海临港区域发展;通过整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,打造钢铁精品基地,提升河北省钢铁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。同时,省内高端产品在实物质量的稳定性、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不足;多数钢铁企业的钢材深加工能力不足,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,知名品牌少;高铁所需齿轮钢、轴承钢还不能生产;桥梁钢结构所需的耐候板和汽车、家电产业所需的高档冷轧板、镀锌板和取向硅钢等尚未形成规模,省内长城汽车所需的冷轧板仍主要依靠宝钢和鞍钢供应。目前,冶炼设备的大型化已是众多世界知名钢铁企业的基本发展路线,并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发展路线。
六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,推动产能向域外转移。二是大力推进改造升级,实现装备大型化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河北省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成败,决定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。三是钢材价格整体小幅上涨,长材大于板材
其中,长材价格指数为116.40点,同比上升3.05点;板材价格指数为102.36点,同比下降0.29点。到2020年,除特钢和符合《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模条件》的铸造高炉外,通过产能减量置换,对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、100吨以下转炉全部进行主体装备大型化改造,完不成的就地关停退出,使全省钢铁行业主体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;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短流程炼钢,但前提是不新增钢铁产能。
今年初以来,国产铁精矿、进口铁矿石、废钢等主要原料价格普遍上涨,持续高位运行。八是推进整合重组,优化产业布局。
统计数据显示,前11个月,河北省生产粗钢2.21亿吨、生铁1.98亿吨和钢材2.60亿吨,同比分别增长3.8%、2.7%和7.5%。河北省钢铁企业应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钢铁工业进行改造,推动钢铁工业优化升级。但是多数民营钢铁企业的高炉容积未超过2000立方米,转炉的公称吨未超过200吨。河北省钢铁产业钢材品种虽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,但高端产品仅占10%,中高端产品占25%,中端产品占42%,中低端产品占16%,低端产品占7%,即中低端产品总共占了65%,高端产品占全国高端产品的比重明显偏低。今年河北省钢铁行业运行特点一是钢铁产量保持增长。目前,冶炼设备的大型化已是众多世界知名钢铁企业的基本发展路线,并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发展路线。
同时,省内高端产品在实物质量的稳定性、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不足;多数钢铁企业的钢材深加工能力不足,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,知名品牌少;高铁所需齿轮钢、轴承钢还不能生产;桥梁钢结构所需的耐候板和汽车、家电产业所需的高档冷轧板、镀锌板和取向硅钢等尚未形成规模,省内长城汽车所需的冷轧板仍主要依靠宝钢和鞍钢供应。今年初以来,钢材价格频繁窄幅波动。
四是制造成本明显上升。全行业要加快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集成、人工智能和钢铁产业的深度融合,实现人、设备、产品等制造要素和资源的实时联通,推进生产方式的定制化、柔性化、绿色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,提高企业运营效率,提升钢铁产业智能制造水平。
多项不足亟待解决 由大变强任重道远在2018年底,河北省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已达63家,粗钢产能达2.33亿吨,从业人数近40万人,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。河北省会员钢铁企业生铁累计制造成本同比上涨9.77%。
前10个月,河北省出口钢材543万吨,同比减少3.1%;吨钢平均价格为5185.8元,同比上涨7.7%。河北省目前千万吨级钢铁企业数量明显偏少,省内钢铁企业竞争强度偏高。前10个月,河北省钢铁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.11万亿元,同比增长6.87%;利润完成499.19亿元,同比降低36.70%;吨钢利润为247元,同比下降39.65%。三是钢材价格整体小幅上涨,长材大于板材。
近年来,虽然先后组建新武安、渤海钢铁、冀南钢铁、太行钢铁、永洋钢铁等集团公司,但总体上看,河北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未进入实质性阶段,退城进园产能置换项目进展缓慢。七是深入两化深度整合,推进智能制造。
优势钢铁企业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,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,通过产能交易或省外建厂实现钢铁产能向域外转移。作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省,河北省钢铁工业在量价齐增的情况下,2019年总体利润下降。
到2020年底,实现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到2亿吨以内的目标。五是依靠科技进步,提升钢铁产业创新能力。
四是创新能力与产业体量不匹配。因此,河北省钢铁企业必须坚定信心、采取多项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,具体包括以下措施:一是坚决有序化解过剩产能。从地域来看,河北省钢铁企业一是区域集群现象突出,唐山市炼铁、炼钢设备能力分别占全省的50%、53.8%,邯郸市炼铁、炼钢设备能力分别占全省20%、17.34%,这两个城市承担着巨大的环保压力;二是多数钢铁企业区位优势逐渐丧失,目前仍有一半以上钢铁产能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地区,沿海临港和有资源优势的地区的钢铁产能仅占全省总产能的40%;三是钢材净流出地区,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河北省钢铁企业仅有37.3%的钢材在省内消费,其他钢材都销往省外或出口,这无疑使河北钢铁企业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河北省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成败,决定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。
截至11月底,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8.17点,同比上升1.05点。五是企业个体规模与产业体量不匹配。
全行业要发挥河钢塞钢示范效应,扩大与中东欧国家合作,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;面向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周边国家,鼓励钢铁企业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开展投资。到2020年,河北省将形成以河钢、首钢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为主导,3家地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支撑(迁安、丰南、武安)、10家特色钢铁企业为补充的2310钢铁产业格局目标;同时,加快推进唐山、邯郸地区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步伐,推进城市钢厂向临海临港区域发展;通过整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,打造钢铁精品基地,提升河北省钢铁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。
河北省钢铁产业规模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发展,但若想实现由大到强还需解决一些存在的不足,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:一是高端产品比例与产业体量不匹配。因此,河北省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装备水平有待大幅提高。